有徒弟對放生產生了一些疑問,筆者略作整理,敬覆如下:

問:天下的畜生種類那麼多,如果人人戒殺的話,那些畜生不停的生長,人間豈不就成了禽獸世界?

答:蚯蚓、昆蟲及蛇,一般人是不吃的,牠們可有充滿天地之間呢。
世間的禽獸之所以多,正是因為殺生的人多之故。這叫做冤冤相報,彼此互成畜生,那就會成為禽獸世界了。
若是人人戒殺的話,那麼畜生果報的業就會慢慢消減,而人類和諸天的數量就會增多。
楚人不捕蛙類,而蛙類反而減少。蜀人不食螃蟹,而螃蟹卻日漸稀少,這些不都是證明嗎。

 

問:殺生為業的人,養家活口,全賴這份工作。如果勸他改行的話,豈不是絕了他生路?

答:以殺生為業,好比是吃有毒的肉乾以療飢餓。雖然從事殺生之業暫時得到衣食,但卻必須累劫受果報之苦,沒有停止之期。
正是為了愛護以殺生為業的人的人,才勸他改業,怎麼反而說絕了他的生路呢。

 

問:牛可以耕田,狗可以看門守夜,固然應當憐念不殺牠們,不過豬羊一無所能,除了食牠們之外,沒別的用途。

答:戒殺放生,是要成全我們的惻隱之心,豈是從此物之有用或無用上來論。
如果因為此物有用而不食牠,這仍然是自私的念頭。實在是我們的自性被習氣給蒙蔽住了,所謂愛人愛物,不過是個貪心而已。

 

問:放生固然是善奉,但是所放生之物,又會被人捕捉,這可怎麼辦?

答:捕捉的人隨他捕捉,放生的人還是照放。譬如良醫治病,並不能保證被治者將來不會死。
又譬如飢荒時免費煮粥供飢民食,並不能保證飢民日後不會挨餓。
世間萬事皆是如此,何以獨獨對放生有疑問。而且你又如何知道,所放生之物,都會再度被人捕捉,而沒有一個可以逃生的呢?

 

問:畜生被殺被烹煮,是牠們自己罪業難逃。縱然我不殺牠,也還是會有人殺牠呀,所以殺牠們有何損害?

答:畜生自己的罪業固然不可能逃脫,而我們自己的罪業,難道不能逃嗎。
如果你以為畜生罪業該死不可逃,你因此而殺牠,那麼你就和牠一樣,同樣受不可逃之罪業了。
彼此相食相殺,有它必然的因果道理。而人處於可以逃脫的處境,為何不想早早逃脫呢。

 

問:世間畜生的被殺,大多是前世欠債的緣故,殺牠們有什麼罪過?

答:畜生被殺以償宿世債業是沒錯,不過其中有該被我殺,有不該被我殺的分別。
該被我殺的是,前世他曾殺我,現在彼此相逢,照理他該償命於我。不該被我殺是說,前世他殺了別人,現在雖然業報到了,但卻不該償命於我。
世人一頓宴飲,所殺的畜生品類和數量無數。一塊肉就不曉得有多少的微細生命,難道牠們全都應該償命於吃的人嗎。
我想牠們之中,大概只有一、二個是該償前世之債的。吃牠們的人,等於是先欠債於來世。

 

問:宴請親戚朋友,如果請吃素的話大家會不高興。宴請知交同好的話,如果沒有嘉餚實在不成禮數。因此為了愛護畜生而廢棄以嘉餚燕享賓客,這種道理是說不通的。

答:如果是善心人士的話,一定會喜歡我戒殺而請他吃素,也不會認為我怠慢了他而生氣。如果因此而氣我怠慢了他,這種一定是貪圖口腹之欲的小人,怠慢他也無妨。甘冒殺生的重罪以討好別人的口腹,我是絕不會做的。

 

以前蘇東坡在岐亭燕客,寫了一首詩給陳季常說:「我哀憐菜籃中的蛤蜊,牠們開口透氣以護住身中殘汁。我又哀憐菜籃中的魚,牠開口吸氣以獲取些微的濕潤。
魚被剖腸絞痛不已,做此過分之事,我何所得呢。因此一見面不先與你噓寒問暖,而先急著勸你要戒殺。
宰相盧懷慎宴客時,蒸茶壺說是在蒸鴨,坐上客人皆忍住笑,而突然把蓋壺之巾揭起。
相對的王武子平常之飲食,每餐必使砧板滿是鮮血,用琉璃器盛著蒸熟的小豬,中間尚有人乳白。
盧公確實貧寒簡陋,露於幘外之鬢髮已白。武子雖然日食山珍海味豪富無比,然而未死之前神明已先替他流淚哭泣。
先生您的德行如萬金璧般珍貴,何不去掉此小小的缺點呢。
歲歲年年如做夢般過去,這輩子豈不就像人間的過客嗎,請您不要刪除我這首詩,請把它編入詩集中。」

 

蘇東坡宴賓客,尚如此殷殷戒殺,你又何必疑惑以素食款待客人會違背習俗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we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