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友人繆君生來耳垂不足,故子女福薄,晚運平平,遂著他多修善業,勤做放生。……
數年過後,某日在街上遇到,稍作寒喧之後,卻發覺他依舊是鬚寒下停淺削,耳垂尖薄,完全無絲毫改變的記錄。
由於繆君年近六十。正是人生的重大關口年,便逕直對他說要積極地修善,否則很快便會在妻財子祿中多有損折。
他回答筆者:「已經常常放生,是否金額不足?要放多些錢財才夠?」
細問之下,才恍然。

原來這些年來,繆君的確有做善舉,卻是每月付錢比一些佛教團體去做每月定期的放生法會。
他自己並無親自參與過,只是按月支付,便以為做了很大的善事,並期望有大功德回報。難怪他面相上無絲毫改易,原來只是做了有形之行為,並無感動內心,並非由衷地做善行!
行善可以積福,但必須是由心底發出讚歎、感動、期望,才可以令自己面相產生氣質的改變,漸次改善面相上的缺點。

若只是支付了太少的錢,每頓飯少吃十數元,月底便成五百左右,定期支付作放生之資。
如此,連放生的目的,放了什麼動物的生命,過程中有否付出相關的心力、關注、讚歎,更談不上有什麼由衷的感動。如此的放生,並無多大的功德可言,更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後運。

一切的善行,盡量要由自己親力親為,方可以在因果業力網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。是否能破某些惡因,或因現行某些行為而改變後來之果報,端視自己付出何等的心力而定。
唯有以赤誠的心,參予各種善業,方能有望改變後運。面相上有所不足,積善行,存善心、聚善緣,自能改善橫逆之果報,甚至在自己面相上亦有所改善。
此外,做任何善行均宜任運處理,不要做了某事便要求什麼回報,越是不上心的善行,其果報才會更有力量。否則象買賣交易般的「善舉」,便失去行善的意義,亦不可能產生什麼改運的效果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we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